「番茄工作法及深度工作力」兩本書讀後⼼得
簡略:
這兩本書的核心都在於提升專注力與工作效率。
《番茄工作法》內容簡單明瞭、不拖泥帶水,全書分為四章,分別介紹:概念、個人目標、團隊目標與實施成果,並附有操作表格。閱讀起來節奏明快,實施也容易上手,是一本相當實用的工具書。
《深度工作力》的內容則更具敘事性,作者透過案例分享,讓讀者能夠具體感受到「深度工作」的價值。全書分為兩部分:
第一部分「概念」從神經學、生理學與哲學的角度探討深度工作的必要性;第二部分「原則」則聚焦於執行層面,介紹四種深度工作模式:
- 修道願模式(嚴格執⾏斷絕⼀切資訊)
- 雙模式(視任務需要,交替安排專注與社交)
- 節奏式(利⽤蕃茄鐘⼯作法等間歇式保持專注度)
- 記者式(根據自身節奏,不定時進入專注狀態)
讀者可根據自身習慣選擇適合的模式,並搭配環境優化與心理建構技巧,例如安排特定時間處理分心雜事、建立啟動儀式(如泡咖啡後開始深度工作)等方式,幫助自己在干擾多元的環境中維持專注。
在這個充斥淺層資訊的社會裡,手機訊息、語音、Email 隨時在分散注意力。若想像職人般沉浸於創作與工作之中,這兩本書絕對值得一讀。

學習與運用:
我花兩天讀完番茄工作法,接近兩週的實際操作,一開始以 Excel 表格搭配碼表紀錄工作時間,後來購買了名為「深度工作力」的 App,讓流程更簡化、順暢,專注度與工作效率明顯提升。看著一天完成 10~12 個番茄鐘,心裡非常踏實。
當按下開始計時那一刻,心思便會自然集中於單一任務上,儘管偶爾仍會冒出突如其來的想法,利用書中的方式,先記錄下來,然後立即回到原本的任務,這種方式有效幫助我隔絕社群媒體、即時訊息與信箱等分心來源。
隨著年紀增長,越來越偏好規律的作息——每天跑步、紀錄閱讀進度、安排固定工作時間等……這些日復一日的習慣,正是尋找更好自己的方法。